昨天,我和朋友们谈到了估值。我只是借此机会谈谈我个人的想法。投资股市离不开估值。无论什么样的投资风格,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无论企业有多好,价格过高都会失去投资的意义。芒格。芒格曾经说过:你付出的是价格,你得到的是价值。因此,投资的真相非常简单。当价格远低于价值时,当价格远高于价值时,出售,但企业的价值是多少?所以我们在投资中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如何估值?
当我第一次进入市场时,我也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苦恼。当我第一次接触股市时,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懂。似乎只有准确的估值才能给我一种安全感。所以我试图找到各种估值方法,ROIC估值法,巴菲特的现金流折现,格雷厄姆的烟头投资,最好理解和不容易出错的是 格雷厄姆的方法,估计现有资产的价值加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然后在价格低于这个价值时购买。但现在与格雷厄姆的大萧条不同,除了在极端熊市中,很少有公司能满足这一点。
因此,更多的价值投资者选择学习巴菲特进化后的估值方法。巴菲特对该方法的描述是,根据当前债券利率,将企业在剩余经营期间产生的所有现金流贴现。这也是巴菲特认为唯一合理的估值方法,但仍有两个变量。
1.如何判断期,如何判断未来企业的剩余经营期?同一家企业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肯定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例如,几年前,有些人认为白酒不好,年轻人不喝白酒,肯定会被红酒、啤酒所取代,有些人认为白酒是中国的食品文化不会消失,如果让这两个想法判断同一家白酒企业的剩余经营期,结果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
2.剩余经营期间产生的现金流也是如此。不同理解企业未来增长的人必须有不同的判断。5%和15%的增长将在未来持续5年或50年。在这两个变量下,肯定会得到不同的估值结果。
因此,当有人问黑白估值是否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或计算表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谓的估值不能离开对企业未来的判断。如何准确判断企业的未来,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和广阔的视野。
我们都知道段永平老师投资资非常成功。他说他从来没有完全读过一本投资书,但段永平先生的投资非常出色。这是因为他做过实体经济,从霸王到成立,再到后期投资,成功经营过实体经济。因此,他对商业模式的看法必须远高于普通人,当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有前途的企业时,我们就不会纠结于10PE买还是12PE买,或者已经从底部涨了20%,还能买这些问题吗?
我们首先是要发现自己能理解且优秀的企业,估值只是我们发现优秀企业后需要买入时,便宜,合理,昂贵的参考区间。芒格说过一句话:如果一家企业的便宜要靠算才能的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便宜。巴菲特自己也承认虽然他给出了估值的方法,但是他从来没有用计算器算过。这就像你在逛商场,发现一个5000多的商品现在卖2000多,可能你并不记得上一次这件商品的精确价格,但你一样能断定他便宜了许多,如果你需要翻本子看看上次记录的价格才能知道是不是便宜了,这个便宜的区间必然不会很大。
以大家熟悉的茅台为例,14年来,当时的主流声音都是看空白酒行业的,现在网上也能找到当时的研究报告,当时的主要观点是,1.受塑化剂的影响,2.三公消费大幅减少,3.年轻人不喝白酒,4.白酒集中度低,产量持续扩大,未来价格战不可避免。当时,如果要求两个持积极和消极意见的人对茅台进行估值,巴菲特的估值方法也被用来识别坏人,可以给白酒10年的剩余经营期,自由现金流保持不变。这样的判断是非常有礼貌的。在这两个前提下,当时95元的最低价格似乎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理解茅台商业逻辑的人来估值呢?他会认为白酒的剩余经营期至少是永久性的,至少几十年是可以的,自由现金流会继续增长。在这样的判断下,95元被低估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即使他在14年95元的时候不明白,涨了50%,甚至一年后的15年,股价翻倍到200元还是太晚了。从15年到现在,茅台4年4倍仍然是一项惊人的回报投资。
同样,如果你判断了企业的未来呢?例如,在过去的14年里,许多人认为乐视将成为一个结合硬件和互联网的商业帝国,但现在乐视与当时的判断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当时买多便宜,结果都是一笔失败的投资。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1.主流意见不一定正确。获得超额回报的基础是在90%的人不认可的时候买,在90%的人疯狂的时候卖。
2.估值的基础离不开对企业外部商业前景的判断。如果这种判断是错误的,那么估值就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我们如何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和段永平一样的经历。我们先成功地做这个行业,然后转而投资。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和吸收别人的经验。这也是芒格和巴菲特多次推荐普通投资者必须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超越大多数人而不努力工作。投资也是如此。只有当大多数人看不清楚时,他们才能理解和判断商业,看到未来,做出判断。
在一个90%的人赔钱的行业,如果我们只跟着90%的人做判断,结果肯定和90%的人一样赔钱。估值很难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因为它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估值也很简单。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优秀的,我们就不会坚持追求准确的估值数字。